耸立在吐蕃普陀山上的“布达拉宫”,气势雄伟,巍峨壮丽。
“布达”即“普陀”,“拉”是藏语的山,曾是观音菩萨的住所。山上有白华、锦屏、大小雪浪、象王、达磨、正趣诸峰,起伏有势,绿浪若潮,尤其是环山为海,浅沙碧波,环境十分优雅。
“布达拉宫”是“四神宗”之一的“喇嘛教”扎根地。
昔日“喇嘛红门”教主八思巴领导一众僧侣,一律穿上红白袈裟,允许娶妻生子,并掌握吐蕃的政治权力,奴役人民,漠视信众艰苦生活,愈来愈令百姓讨厌。
后来少年喇嘛宗喀巴创新改革,创立严格戒律的“格鲁派”,也即“黄教”,始有一番新天地。
他将“喇嘛红门”逐出“布达拉宫”,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之修行,并将达赖看成是观音菩萨,次于达赖地位的班禅当作是如来佛祖的化身,拥有肉体虽终结,但灵魂可转生之能力。
“喇嘛”是吐蕃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合起来就是“上人”,也即是“活佛”。
吐蕃远离中土,吐蕃人又甚少外出,令“布达拉宫”生有一股袖圣不可侵犯的气氛。
加上宫中僧侣与信众团结一致,全都以“喇嘛教”为中心,邪魔外道并不容易动摇吐蕃人心。
“涅盘劫”之后,中土“佛教”、“道教”及“神教”都被原有信众唾弃,改信原身是“天魔道教”的“魔国皇朝”,“喇嘛教”就成为正道教派的最后防线。
“布达拉宫”内藏扭转“涅盘劫”之秘卷,假如成功,魔道势力将被清除,故“布达拉宫”成为一众邪魔外道众矢之的。
要摧毁“布达拉宫”,邪魔外道必须先掌握“布达拉宫”之秘,是以神宫四周布防更形森严,防止给魔道潜入破坏。
吐蕃普陀山脚下,周围共排列着两千多只“玛尼经筒”,只见数十信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