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都是一手货源,直接从四海纺织工坊拿货。”
“我们走村穿乡卖货,自然是跟四海商行的伙计学的。”
“你们是我今天第三个村子,前面两个村子,合起来买了七八匹棉布,麻布。你们村比他们富裕,大家都有钱,明年会更有钱。”
……
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这个腊月,胡家屯前所未有的热闹。
卖吃的,卖珠花头饰,卖针线布料,甚至油盐酱醋的伙计,都推着板车,走村穿乡的卖货。
胡家屯的村民,从一开始的惊疑不定,到后来的处变不惊,见怪不怪。
这个冬天,商行伙计们干劲十足,不怕冷不怕苦,天天在外面奔波。
这股风气,最初就是从四海煤厂开始的。
谁能想到,被人看不起的广大乡村,消费力竟然也那般惊人。
王小喜,整个腊月,送出去一百二十个煤炉。卖出去一万多个蜂窝煤,提成近一两银子。
想当初,他在工地累死累活三个月,天天干着重体力活,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他这收入,快赶上二级工匠。
这个年,王小喜过得很舒坦。
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家中受到了重视。
京畿地区广大乡村,生意真的这么好做吗?
那些乡民真的有钱买货吗?
不都是苦哈哈吗?
一到青黄不接的月份,不是连饭都吃不上吗?
怎么感觉一转眼的功夫,京畿地区的乡农,即便最那山窝窝里面,最偏僻的地方,竟然也有了购买力。
很多没追赶上第一波走村串乡卖货的商家,都感到困惑。
于是乎,大家凑钱,请酒席。
将第一个第二个吃螃蟹的商家请来喝酒,取取经。
第一个跟在四海后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