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好!
速度快,又稳当。一旦修好,从洛州到京城坐马车,时间能缩短到五六天。
为何还要反对?
一部分人是屁股歪了,为了反对而反对。
一部分是利益相争,不乐意往洛州修路。凭什么要便宜洛州那帮王八蛋。
就不能往河东,河西,亦或是往西北修路吗?敢情大家都是后娘养的,就洛州是亲妈生的?
于是乎,朝堂从该不该修水泥路,该不该让私人出钱修路设收费站,吵到该不该往洛州修路。
这年头做官的人,地域意识极强。
其实在现代社会,官员同样有着强烈的地域意识。
水泥路的优点,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
所以,人人都想修一条,从京城到家乡的水泥路。
甚至连江南,岭南,西南,中南部地区的人也来瞎凑热闹。
他们也不想想,京城离着他们那地有多远,哪能一口气就修过去。
不过不妨碍大家拉拢这帮南方官员,一起反对修京城到洛州的道路。
为了这事,朝堂上下,吵了一二十天。
消息传到地方,无数地方官员也兴奋起来,纷纷写奏章,恳请从京城修一条路到他们那去。
其实这些地方官员,连什么是水泥路还没弄清楚。
他们就一个想法,既然是好东西,既然能缩短行路的时间,那就争呗,抢呗。
看热闹不嫌事大。
就算文德帝不爽了,要惩治几个人,也轮不到他们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天高路远,容易被皇帝陛下遗忘。这是坏处。
好处就是做官的风险比京官低,收入比京官高。
一地父母官,手头上随便漏一点,就足够养活一家人,还能攒下一笔养老银子。
心狠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