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交出来一套自己对整个大美社商业运作体系的计划书。
如果说是杜雯帮万长生奠定了大美社这个雏形,陈大伟才是有能力严谨规划的那个。
其实目前大美社已经有点问题,人太多了。
光是蜀美本部这边就两千多人,全国四千来人,而宁州那边已经破天荒的有六七千人在积极等待进入大美社,未来每年都不低于这个数。
这除了说明人丁兴旺,凝聚力超强,也给管理提出来严峻的要求。
陈大伟的看法是:“当一个组织有如此庞大的基数时,就很容易忽略个体,产生大量不思进取的人混日子。”
他比万长生更接近小伙伴内部,更熟悉大家目前各种心理状况,两千多人中已经各种差别都拉出来,得更加精细调整。
军人子弟陈大伟最后借用了部队上的做法,把设计团队层层分级,搞得好像班排连一样,然后只要管理规模达到一定,就要求成立公司自负盈亏,根据各公司领导成员特点自己打磨管理方式。
等于是逼着各团队提高拓展自己的能力。
本来这种做法最大的隐患是很可能会翅膀硬了自己飞走。
万长生这里本来就不限制自立门户的小伙伴,现在更是进一步培养大家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
哪怕现阶段还因为大量的业务都来自于大美社内部,但总有些人因为自身能力和家庭背景,能拓展出外面的世界来。
都是大学生啊,陈大伟才大二,寒假回来忙碌的已经是这种事情,哪怕其中还有很多比较幼稚的设想,但终归是在尝试探索,大美社也给了足够的容错空间。
开启了这场成立三年之后的内部改革之路。
万长生又当甩手掌柜,可以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专业之上。
可显然没有谁可以完全抛开各种杂务。
开学半个多月的时间,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