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细节嘛。
普通人还真注意不到。
也就恰好展位方便全方位观察。
加上看的游客是真认真,问不到解说员就问这边挂着工作牌的男生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作为专业的博物院工作人员,应该知道这些细节吧,我看你在画这个的,为什么要打孔呢,是测量年代吗?。”
万长生看两眼那位年轻的女解说员,还是做出解释:“石像身上打孔的目的,往往只有一个,拼接,特别是您看这个孔,上面的岁月痕迹很重,说明是几十上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孔,不是现代的,这就是古时候为了拼接石头留下来的痕迹,至于为什么最后没有把孔掩盖掉,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了……”
博物馆展厅里面往往就有这种情形,只要有工作人员解说细节,会不由自主的围起来不少求知若渴的听众。
立刻就有人问:“这个手臂上的孔,怎么能拼接石头呢?”
这就显现出要知其所以然的好处了,还好在寺庙里面跟泥菩萨、石像打了十多年经验的万长生很熟悉。
但解释起来有点费劲,所以习惯性的摸出速写本,翻开空白页在高处这么绘制:“石头分很多种类,其实里面也有各种物质,应该也有化学反应,时间久了有些会变得疏松粉掉,又或者是搬运不小心,受到冲击之类,手臂、头颈部断掉是很常见的事情,这里就是这种情况,古时候没有水泥或者粘合剂,用什么办法呢?聪明的工匠就用打孔……”
所以说能手绘的人就是开挂啊,本来很复杂的事情,万长生画个胳膊然后断层:“先给手臂断口两边内部中心打个孔,几厘米深就够了,然后在不起眼的角度从两边皮肤上打孔下去连接到这两边孔上,看见没……就跟这你们能看见的两个孔似的,准确定位以后,把烧化的铁水灌进去,凝固以后,就自然形成个u字形的支架,从里面紧紧的固定住断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