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人,大明要稳定,便必须得笼络他们,而拉拢他们的结果,却是好坏各半。一系列在大明其它地方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运动,在正阳郡却如同一枚小石籽仍进大海之中,鼓了几个小泡沫便再也没有了声息。
比如吏治改革,比如新货币的发行。
朝廷在正阳郡遇到的不是明面上的反抗,而是暗地里的阻挠。奉命来到正阳郡的官员,很快就发现,他们即便拥有再高的热情,也敌不过脚下粘稠的泥浆,他们寸步难行。正阳郡延续多年的那些看不见的惯例,旧俗,一点一点磨去新政的激情,任何一项法令,到了这里,一层一层的抵达最普通的百姓身上之时,便会变得与先前毫无二致,衙门里的师爷擅于用花样百出的文字游戏,把这所有的一切化为无形,而且让上头找不出任何的毛病。
看似一项项法令都公布了,但却没有任何一项能落到实处,得到改变。
越国灭亡了,大明兴起了。但正阳郡还是正阳郡,以前统治正阳郡的是那一批人,现在还是那一批人,当然,他们的头头换了。过去是许氏,现在成了李氏。
李维,就是正阳郡现在最大的家族的家主。
李氏,以前在正阳郡排第二把交椅,仅次于许氏,而在这一场战争之后,李维的战场倒戈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许氏倒了,李氏乘势而上,而他在战时统领的民军,经过汰选之后,仍然留下了三千,被编入了大明的正规野战军,而李维正是这支军队的统兵将领。
李氏风头,在正阳郡之内,一时无二。
“李兄,这一年,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天上地下,来回牵扯,现在想来,还是思之犹悸,一步踏空,那就万劫不复啊!”廖辉感叹地道:“昨儿个我去城南,偶尔看到了许杰那一农子,挤在一间四面漏风的屋子里,家里连余粮都没有一粒,别说过年,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难说。看着可怜,我给了他们几十两银子,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