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府衙大牢的这场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式牛鬼蛇神。
浙江官场中有亲海商派的,有中立派的,也有禁海派的。
像闽浙总督朱纨就是彻头彻尾的禁海派。
至于杭州知府郑有和则是中立派,两边都不得罪。
总督大人命他追查纵火案,他便命人追查。但他自始至终能够保持一个合适的度,不越线不过线。
毕竟混迹官场的核心便是一个“混”字。做得越多,错的越多。
亲海商派的官员自然也不少。
他们拿了本地海商孝敬的银子,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乎,郑知府查案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力。每每有了线索都会发生一场变故,使得线索突然中断。
郑知府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做做样子继续改查另一个方向。
追查效率如此之低,朱纨自然坐不住了。
联系到之前的种种,他第一次感受到一股无力感。
他实在没有想到浙江官场已经烂到了这个地步。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反而成为本地走私海商的庇护伞。
这真是令人痛心啊!
不过朱纨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
哪怕他是以寡敌众,哪怕他是站在整个亲海派的对立面。
虽千万人吾往矣。
大明官场总要有一两个人站着吧!
...
...
在宁波小住了一个多月后,徐言启程前往了杭州。
与之同行的是沈明臣。
沈明臣已经将家里的事情料理好了,有心换个环境。
至于徐言除了去杭州见见恩师、未婚妻外,最重要的便是拜见朱纨。
虽然徐言通过写《抗倭记》为朱纨争取了一个不错的舆论环境,使得他能够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