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事情真的闹成嘉靖二年争贡之役那般模样,非但朱纨这个闽浙总督下不来台,朝廷的颜面也将荡然无存。
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相较而言,刘家这样的大海商便坐不住了。
倭使周良态度大变,刘静其深怕他嘴巴不严,事情败露惹祸上身。
加之《抗倭记》这小说不合时宜的出现,刘静其只觉得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惶惶不可终日,越想越怕,仿佛一觉醒来官兵就会来到府里逮拿他。
思来想去刘静其觉得还是不能坐以待毙。
刺杀失败,朱纨一定会加强身边的护卫。再想宰了这厮便难上加难了。
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好了。
刘静其决定弹劾朱纨!
当然不是由他来做,而是言官。
朝中浙江籍的官员无数,有不少都和刘静其这样的大海商过从甚密。
现在也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朱纨虽然自诩秉公无私,看似找不出什么黑点。但要真的想弹劾,总归是能够找到理由的。
这就不是刘静其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那些御史言官,黑的能够说成白的。白的能够说成黑的。只要刘静其把意思传达到剩下的就是看戏了。
当然为了效果轰动一些,最好能够联名弹劾,不给朱纨辩解的机会。
便是他朱纨三头六臂又如何,还不是得被御史的吐沫星子淹死。
...
...
徐言这几日可没闲着,除了写《抗倭记》的后续章节,还得忙着帮助朱纨搜集闽浙海商的罪证。
徐言的优势在于他对历史的先知全知性。这些闽浙海商的德行嘴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他清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