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初六,圣天子降下圣谕质问群臣收复河套之事。
“师出果有名否?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成功可必否?曾铣何足言,只恐百姓受亡辜之戮耳。”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内阁大学士严嵩忖度圣意,觉得嘉靖帝心意已变,便上书天子“河套必不可复”。
非但如此,严嵩还将罪责全部推到了首辅严嵩身上。
在奏疏中,严嵩毫不避讳的点明:
“廷臣皆知复套之谬,只是‘有所畏耳’。”
这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朝臣们其实内心都是知道在此时收复河套是荒谬的,只是因为畏惧某个人,故而选择附和。
这个人自然便是首辅夏言。
有了首辅的背书,曾铣自然有恃无恐。
严嵩这一招可谓是阴险至极。
嘉靖皇帝本就对夏言起了疑心,看到这份奏疏后更是勃然大怒。
他降下旨意责斥夏言私荐曾铣,不顾国家安危,民人生死。
夏言得知之后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上疏替自己辩解。
但嘉靖皇帝此刻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夏言的申辩,再下一道旨意责斥其“强君胁众”,命百官议定其罪。
皇帝都表态了,百官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一时间朝堂风云突变。
在严嵩的授意下,他的党羽纷纷上疏弹劾夏言,列出夏言种种罪行。
最要命的便是一条以内臣结交外将擅权之罪。
这是杀人诛心呐。
嘉靖皇帝看到群臣的呼声遂下诏停罢复河套,命锦衣卫速逮曾铣来京。科道言官皆以袖视不纠之罪廷杖、夺俸四月,并命兵部尚书王以旂改督三边。
一系列乾纲独断的旨意之后,天子想起了夏言。
“首辅夏言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