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
狄青有功无过,为何要被罢拙?因为狄青为人耿直,名望极高,却又出身低贱,抵制党争,为欧阳修、文彦博等人所不容,必欲除之而后快!
宋哲宗元佑元年,司马光为相,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新法废除,恢复旧制。
宋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又恢复熙丰之制,司马光一派变成了恶不作的奸党,贬逐出朝。
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当了宰相,又全部恢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上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这就是元佑党籍碑,也是最后的定案。
党争的过程,就是在朝廷上扯皮,虚度光阴。
党争的结果,就是朝廷的大政方针朝令夕改。
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
旧政刚刚传达下去,结果朝廷上的那个家伙已经倒台,马上又有了新政。等到新政刚开始实施,朝廷旨意又来了,立即恢复旧政。
下面的官员一夕三惊,无所适从,动辄得咎。最后自然是劳民伤财,获利的是那些党人,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连从来不过问朝政的元佑皇后,也先后两次被剥夺皇后称号,又两次被册封为皇后,可见党争有多大破坏力。
苏轼得势的时候,连乡试都要考他的文章。苏轼一垮,以前的书白读了,必须重新来过。
如果你不小心引用了苏轼的文章,或者文中出现苏轼的观点,那就是欺君之罪。中进士就别指望了,能保住脑袋你就烧高香吧。
“我们家的两个小祖宗,应该不会如此无聊。”李宪已经有所判断:“我就纳闷儿了,究竟谁吃饱撑的,大半夜跑去把元佑党籍碑给毁了,这不是无事生非吗?”
萧芸娘听了李宪解释的党争经过,也有相同的见解:“这事儿涉及到当朝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