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建北宋 > 0222、李宪的设定

0222、李宪的设定(5 / 6)

的民间组织”(ngo)之一。

仅仅是一个范仲淹的范氏义庄,并没有代表性,也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所以李宪又想起另外一个人:吕大钧。

吕大钧在范氏义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出了人世间第一份“乡约”。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

当时的吕氏乡约跟国家职役毫无关系,而是一个纯粹由民间社会自发、自主建构的乡党自治组织。

吕大钧认为,在同一个乡里生活的乡党们,完全可以,也完全有必要,结成一个关系紧密的村社共同体,大家在共同体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个共同体就是“乡约”。

吕大钧给蓝田乡约设计了一套优良的制度,并根据施行的实际效果加以修订。按蓝田乡约之制,凡一乡之人,都有权利加入乡约,入约与退约均凭自愿。

乡约的领袖叫做“约正”,执掌约中赏罚、决断之权,由众人选举出德高望众、正直公道之人担任之。

乡约的日常管理则由“直月”负责,“直月”是轮值的,“不以高下,依长少输次为之”,一人一月,一月一换,只要是入约的乡党,都有机会当上“值月”,管理乡约。

也就是说,乡约既是自由的(自愿出入),又是民主的(公选领袖),也是平等(入约乡亲不分地位高下,以年齿为序充任“直月”)的。

吕大钧创立的乡约,是建立在自愿联合基础上,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共同体,旨在促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自治秩序。约中众人有事,可以在聚会上提出来协商,找出解决方案。

吕大钧的乡约,已经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执行了三十几年,在河南赢得广泛的赞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