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其婚姻一事,应该是冯家那边收到风声无甚反应才对。
听闻冯家的意思也是要等到这小子秋闱之后才来说亲事,只是便是现在内兄和自己都已经感觉到探春要嫁入冯家有些难度了。
内兄甚至一直在惋惜元春不该入宫,那样便有最好的联姻对象,言语中也是叹息不止,这让贾政也很尴尬。
贾政其实是很喜欢探春的,只是这探春的出身却是一个短板。
若是嫁个寻常武勋子弟倒也无碍,但是冯家现在明显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冯唐再度起复,冯紫英也在京师城闯下偌大名声,一旦中举,那基本上和贾家这边的姻缘就算是断了。
想到这里,贾政也越发对贾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宝玉在族学里读书的情形他何尝不知道?但又能如何?
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宝玉再大两岁,哪怕考不中秀才,便去国子监读书,找机会送进书院里去好好约束两年,让他真正得以砥砺打磨,免得日后真的要误入歧途了。
询问了冯紫英在书院中的学习情况,听得冯紫英谈及许獬、韩敬、练国事、范景文等人,又说道周永春年前正式到书院担任掌院,贾政内心也是艳羡不已的。
许獬、韩敬、练国事等人都是南北士林中有名的士子,也是下科春闱中的一二甲的热门人选。
周永春是山东著名士林名流,风骨极佳,此次完成了齐永泰出任吏部左侍郎之后青檀书院高层的换血,也使得青檀书院名声再上一层楼。
若是宝玉能去青檀书院读书,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贾政内心念叨着,这等艰苦严苛的风纪方能让宝玉得到最好的磨砺锻炼,也才能一扫他身上那股子荒诞、放浪、懒散之气。
“紫英,八月便是秋闱,心里当有把握吧?”贾政含笑问道。
“世叔,这等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小侄这一年多时间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