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和贺逢圣都下意识的落后了当先而行的冯紫英一步。
他们都不得不艰难而痛苦的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先前总还觉得这一位是侥幸,是运气,是贵人扶持,但现在他们得承认,那些因素或许有,但绝非主因,这一切都绝非侥幸。
西园的师兄们对冯紫英带队前来似乎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而且商议也进行得很顺利。
韩敬不参加,原因很简单,霍林先生,也就是汤宾尹是他业师,怎么都需要避嫌。
练国事和冯紫英也分别代表西园东园来筹办这一次活动,练国事为主,冯紫英为辅。
下边要设立四个小组。
一是筹划组,自然是练国事来负责,冯紫英除了自己,还推荐了宋师襄,而练国事则推荐了曹文衡、蔡懋德加入。
二是协调组,冯紫英自己来负责,练国事推荐了宋统殷和罗尚忠,冯紫英则把王应熊、吴甡加入了进来。
三是接待组,许獬负责,他在江南士林中颇有名气,认识人也多,所以他来负责,初步确定西园方震儒、东园范景文、陈奇瑜、方有度几人加入。
四是后勤组,这个组可能活计最是繁复,就是干活儿,冯紫英推荐了贺逢圣来负责,郑崇俭、许其勋、孙传庭来协助。
冯紫英的这种规划建议简便易行,调理明晰,任务清楚,各自负责一片,有什么大问题,大家就在一起商议。
练国事很欣赏冯紫英的实干能力,只是一炷香功夫就能拿出这样一个细化建议来,而且还可以和辩论大赛的筹办工作结合起来。
“看样子你是不打算参加东园组队了?”练国事微笑着看着冯紫英道。
月色如水,二人并肩而行。
应该说整个书院里,学生中,冯紫英对练国事是最欣赏的。
无他,踏实沉稳,堪为楷模,而郑崇俭和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