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想在大禁区触球可不容易。
虽然大禁区看起来范围很大,可实际上,大禁区的范围相对球场可不大,四周都是防守一方重点注意的区域,后防球员的密度非常高。
用一个数据来说明就清楚了。
到目前,曼联持续不断的进攻,真正把球打入大禁区的次数只有八次,其中还有一半儿是外围的传递。
这还是曼联。
纽卡斯尔联的进攻次数更少,打入大禁区只有可怜的两次。
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比赛就是这样,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一般球员追求把球送入大禁区,是为队友制造好机会射门。
甄少龙的目的不一样。
他只是想在大禁区触球,完成一个很有力地‘踢球’,有没有角度、位置好不好,都是不需要考虑的事情,实现目标就非常简单了。
三分钟后。
米尔纳边路争球过程中,和朴智星发生冲撞,主裁判把球判给了纽卡斯尔联。
机会来了。
甄少龙没有去和米尔纳交流,而是站在禁区线上,给了巴顿一个眼神,巴顿立刻明白了意思,他马上跑过去抢着罚球。
这个球距离非常远。
曼联只象征性的让一名球员站在前面,就等着纽卡斯尔联开球了。
巴顿的做法和曼联的判断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套路,就是一脚把球踢出来,但踢过去的方向却和底线接近平行,还是一脚地滚式传球。
“是传球?”
“那边没有人啊?”
看到巴顿传球的人都还以为是失误了,就看到一个身影横向的冲过去,恰好迎到了滚过来的球,随后在大禁区线的位置上,回身就是一脚抽射。
“嘭!”
和刚才的进球同出一辙。
足球贴地快速冲向了球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