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高手还有些距离,因为他的内劲修为还不足,丹田的容量还不够大,经脉的宽度还足以施展筑基高手的拳劲实力。
不过唐丁的精神力却是完全可以达到筑基高手的地步,因此他才有可能机缘巧合之下,修成先天一炁。
当然,唐丁因为修成了先天一炁,他的境界修为也凭空提升不少,内劲和精神力的融合并没有相互减弱,而是相互增强,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连带着唐丁的实力也大幅增强,他现在至少也是化劲中期以上的实力了。
这本被世界各地翻译成无数种语言的古老作品《道德经》,竟然是点化化劲高手踏上修仙筑基之途的盖世典籍。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
老子是什么人?老子本就是不世出的高人,他很有可能在骑青牛入函谷关的时候,突然有所领悟,悟到了内劲和精神力结合而成的先天一炁,这才有了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的典故。
要不然,单单骑个青牛,进个函谷关,根本没什么特殊,凭什么让史书留名?
世上之人,骑青牛的不知凡几,每天进入函谷关的更是如过江之鲫,但是他们为什么都没传下历史佳话?
世人都传说,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后,得道成仙,不知所踪。
老子的踪迹也在入函谷关后,杳无音信,史学家好一顿考证老子去了函谷关后,又去了哪里,有人说老子西游而去,有人说老子又回了中原老家,还有人说老子得道成仙。
史学家们把老子入函谷关后的行踪做了七八种推理假设,各种推理假设都有支持的人,但是唯独没人相信老子入函谷关后得道成仙。
唐丁在熟读春秋战国史书的时候,也对老子的行踪做了一番推断,他得出的结论也是老子回了老家。
可是现在看来,唐丁却认为被史学家们认定老子入函谷关后得道成仙的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