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查证。
听陆老侯爷说得头头是道,光熹帝问他,“兵器图谱呢?”
“老臣还在琢磨。”
“那就是没有了?”
“……暂时没有。”
光熹帝站起身,顺手拿起御案上的秘旨,走到烛台边,将秘旨搁在火苗上方,任由火舌将其吞卷。
陆老侯爷闻到火烟味儿,抬起头来见状,顿时大惊失色,“皇上,那可是先帝御笔亲书的秘旨!”
光熹帝的回答显得有些不耐,“全都只是你个人的一面之词而已,陆老侯爷养了两个好儿子,一个得你真传能上阵杀敌,一个运筹帷幄能决胜千里,帮你伪造一份先帝秘旨,又有何难?”
“皇上……”
陆老侯爷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坦白不仅不能劝得帝王退兵,还引来帝王疑心,把先帝秘旨给毁了。
秘旨化为灰烬,光熹帝擦了手,转回龙椅上坐下,“当年陆行舟手握三十万兵权,最后以那样的方式被收回,你敢说你陆家对朕没有半点怨言?”
陆老侯爷痛心疾首,“老臣敢以项上人头发誓,陆家对大楚,对皇上您,绝无二心。”
“朕不是太后,不会受你迷惑。”光熹帝毫不掩饰言辞之间的讥讽,“又是先帝秘旨,又是所谓的刘氏神兵,你来见朕,不就是想告诉朕,徐光复和苏擎二人不堪重用,拿不下西岳一个国,但你们陆家,可以。”
陆老侯爷这时才醒悟太后临终前为什么要留那么一手,眼前的光熹帝,已经不是初登大宝那年事事肯听元老意见的少年帝王。
先帝驾崩早,光熹帝年少登基,哪怕有太后垂帘听政帮衬扶持,难免还是让外戚把控了朝纲,他被苏家掣肘多年,终于一步步将外戚势力瓦解,又怎么可能允许再有人意图对他进行威胁控制?
所以他疑心陆家会因为当年被没收了三十万兵权而在私底下有所图谋,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