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揣测,图中的道士,那是吕洞宾,自然不是由于画中的人物,很像吕洞宾。
毕竟吕洞宾活跃在唐宋年间,那时候又没有照相机。没有真实的照片对比,肯定不可能指着一个道士,就说他是吕洞宾。
说到底,主要是由于画中,有几行文字,属于含糊不清的文字线索。
纸上的文字,可能是由于年代久了,书画保管不当,所以有几分受潮。一潮一干,墨迹自然化开,有几分晕散,笔画模糊。
所以,文字的具体内容,有些辨认不出来。
但是,在落款的地方,一个回字,却是比较清楚,清晰可辨。
回,来回的回,大口套小口,就是回字。
一般人,看到回字,肯定不会联想那么多。然而,图画中的是道士,负剑的道士。画又是宋代的作品,落款又有一个回字,这难免让人联想了。
要知道,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相传,他是唐代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所以干脆抛弃人间功名富贵,进入深山老林修行。
后来修炼有成,他游戏人间。由于他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所以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为了避免麻烦,他开始化名游走江湖。
吕字双口,双口为回,所以回道人,就是他频繁使用的化名之一。
画中,落款为回。注意,这是落款。
所谓的落款,就是作品的作者的署名,表示这画是自己画的。
作者名回,图中人物。又是一个道士,与传说中的吕洞宾形象,又极为相似。那么有人揣测。这是吕洞宾的自画像,也不稀奇。
现在。祁象看了,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也觉得这画,就算不是吕祖的自画像,画里的人物,也肯定是吕祖。
毕竟,吕祖是出了名的仙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