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荣誉却毫无疑问地会落在达素身上。
“若是郑成功听我的话……”嫉妒之余,施琅不禁又感到十分遗憾,他对郑成功非常痛恨,但这并不是因为郑成功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那有不是他老婆、儿子,不错,郑成功连他老婆、儿子也杀了,但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要是施琅在乎他们就不会背叛郑成功投奔清廷了。
施琅最痛恨郑成功的是因为他不肯听自己的良言相劝,领着闽军向清廷投降。遇到郑成功之后,施琅就察觉到对方与永历的隔阂,对南明朝廷心怀忧虑。
在施琅的劝说下,郑成功火并郑联,虽然郑成功因此确立了在福建明军中无可争议的地位,但对清廷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消息——这导致福建明军实力大减、人心惶惶,甚至还有不少郑联的部下投奔清廷。至少在郑成功完成内部整合前,清廷不必担忧来自福建的袭击,可以集中一切力量于江西战场。
但清廷挫败了李成栋的反攻,并再次攻击广东时,施琅又一次劝说郑成功发起对永历部队的内讧行动,这次的对象是郝尚久。李成栋反正后,命令郝尚久奉命镇压广东境内仍效忠满清的敌人,施琅当然是最明显的部队,上万部队被郝尚久攻灭,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若不是遇到郑成功。坚决不肯追随李成栋反正、对清廷赤胆忠心的施琅说不定就横死路边了。清军重新向广东发起进攻时,郝尚久依旧打着永历旗帜,并没有因为李成栋败亡而停止抵抗。郑成功采用了施琅的计策,偷袭了正在前线抵抗的郝尚久的大本营潮州,走投无路的郝尚久只好再次向清军投降。
依靠着诸如此类的功绩,施琅在郑成功集团中的地位节节上升,爬到了郑成功副手的位置上。施琅本人也为此而得意,他很清楚这些不仅有功于郑成功,更有功于清廷。若是郑成功早早投降清廷,那施琅作为郑成功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在清军中的地位无疑会比现在高得多,而且还多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