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拼装,根本毫无技术可言。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拉开了华夏汽车工业引进外资的闸门。
在“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方针下,华夏汽车工业开始走合资路线,引进了‘德国大众’‘米国通用’“倭国丰田”等国际顶尖的汽车企业。
这种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华夏汽车产品在技术上的进步与发展,快速缩小了华夏汽车产品在品质与成本上与国外的差距。
即使遭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华夏汽车产销量仍然高达1927万辆和193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家和汽车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汽车公司的眼球。
但是,在这些靓丽数字的背后,却掩盖不了目前华夏国内汽车工业巨大的硬伤。华夏的汽车工业试图以市场换技术已经换了三十年,最终不仅没有换到技术,反而将市场拱手相让给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外国车企。
倭国的丰田公司,全球范围内亏损44亿美元但是在华夏盈利却高达10亿美元;倭国的本田公司,在华夏市场所赚的利润达到了总利润的93%。
为什么国外的车企能够从华夏国内赚取惊人的利润?
第一外方的汽车企业每一年都会推出一定量的新款车型,每提供一款车型国外的母公司就要收取1亿多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在该合资企业还未消化掉这笔巨大技术转让成本的时候,外方母公司又推出了这款车的改进型,仍然需要1亿多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其实只要将原有生产线调整一下,合资企业就能够生产改进型,但是可恶的是那些外国车企规定技术转让费必须要支付,否则母公司就把这款改进型的技术转让给其他合资的企业,逼迫原来的合资企业就范。
第二如果合资企业的车型想采用自己国内生产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生产厂商就需要向外国的母公司支付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技术转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