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得罪的人会更多。
试想一下,打个比方,如果,一栋厂房建设的工程,有几个省的主要领导打来电话走门路,你到底给谁,如果,还有更高层次的求情,又该怎么办。事情只有一个,给了这个人,势必会得罪其他人,与其这样,还不如公事公办,这样,别人虽然不舒服,但是,也不会彻底的得罪人。
聂家民如今,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育英学校的愣头青了,这么多年的军事生涯走下来,思想上也成熟了许多。微笑着道:“你心中有这个底,我就放心了。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到了咱们这里,正好是第三代了。大哥的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现在,家里的曰子,并不好过啊。”
聂家民指的是什么,这一点,聂振邦还是清楚的,前路坎坷,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
老爷子就不说了。核心领导阶层里面的人物。权势声望,各个方面,都已经是达到了巅峰的,老爷子这一辈子,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死而无憾。
依靠老爷子的余荫,再加上在八十年代初的变故之中,站对了队伍,这才有了聂家第二代的成就,这里面,照顾的成分还是占据了大部分。而到了聂振邦这一代。三兄弟,再加上一个聂子鱼。这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在聂家梁、聂家民以及聂子鱼三方来说,能力也只能算是平均。功劳,总是有用完的时候,这就和人情一样。人死灯灭。人都已经走了,功劳该消耗的消耗了。想要有大作为,基本已经不太现实了。
大哥聂家梁现在也不过是燕北省的副省长,还不挂常委牌子,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聂家民。比聂家梁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聂家,有所期盼的,也就是聂振邦了。这也是聂家民感慨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盛极而衰,阳极生阴。这是自然规律,这也是铁的事实。如果,聂振邦不能雄起,聂家走下坡路是必然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