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皱起了眉头:“老弟,这行吗,科举取士可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三年一次,要是随便开考,只怕会招来反对之声啊。”
“元辅,我们不是科举的正式考试,而是临时特科,也不排名次,录取之后也没有什么状元榜眼。所有人都从九品屯田官做起,专门负责田庄,只要干满了三年,愿意去考科举也不拦着,在这三年之中,干出了成绩,可以提拔为知县等职。东林党不是能控制士子吗,我们也能给读书人官做,就看谁能争过谁!”
马士英和阮大铖顿时都眼前一亮,这个主意或许真不错啊!
马士英笑道:“老弟,你上次就和我说过,要建书院,以毒攻毒,可是政事缠身,也没有落实下去。不过要是接着这个机会,大量的招收士子,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笼络人心的手段。老弟可真是有一颗玲珑心肠啊!”
“国公爷,元辅,九品官是不是太小了啊,我怕士子们不愿意啊?”
“不小,一点都不小!而且小有小的好处,小就代表着数量多,机会多,再小不也是一个官吗!”
其实很多研究科举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录取率!明末的人口比明初多两倍左右,读书人也多,但是科举录取的人数却几乎不变,这就是造成了大量读书人,苦读一辈子,却屡试不第,别说进士,就连秀才举人都考不上,像范进一样的,已经算是天大的运气了。
东林党打着砥砺学问,交流八股经验的旗号,说白了有点像后世的考试辅导班的加强版,因此才能吸引那么多的读书人加入。
而且就算考中了进士,也不是一步登天,还要忍受清苦,等待机会。顾振华这个设想却是给了所有读书人一个机会。
九品官虽然比芝麻还小,但是好歹是公务员的编制!而且还有升迁的机会,又不耽搁正常的科举考试,怎么算都是赚大了。
马士英想透了其中的关键之后,拉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