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t;范剑南走到老和尚身边,在一旁的蒲团上坐下道,“明真大师,我是来寻找嵩山地窍的。并非是有意冒犯,之前的事情还请原谅。不知道大师是否听说过嵩山地窍的事情?”
老和尚手中的木鱼骤然一停,但是他却一声也没有吭,甚至没有看范剑南一眼。而是自顾自地放下了手中的木鱼,缓缓起身,从大殿之中走出来。范剑南和冯瑗不解其意,只能跟在他的身后,一路走出了寺院。
这时,他们才感觉到这个明真老和尚极为的清瘦,只是他原本穿着宽大的僧袍,表面上看不出来。这时微风拂过他的僧袍衣角,才能够看到他嶙峋的瘦态。这是一个标准的苦行僧。走在山路之间,身体单薄得几乎能被风吹动。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却是真正的不动如山。
老僧不说一句话,范剑南和冯瑗也无声地跟着他。一起过初祖庵,沿山路攀登而上。又经过一座古老的石坊,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明真老和尚竟然迈入了这个石洞之内。
“达摩洞?”范剑南讶然道。
这个石洞,就是达摩面壁九年处,人称“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reads;。洞面向西南,洞口是以青石块砌成的拱门,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相传达摩到少林寺后曾在此洞内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后寺僧唯恐影石有失,将影石凿下放入少林寺。
明真和尚走到达摩像前跪下,突然开始诵经。这修闭口禅数十年的苦行僧,似乎注定要在今天打破一贯的沉默。似乎是很多年不说话的缘故,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和不自然。甚至在外人听来有些怪诞,但是他的表情却专注而虔诚。
“佛告须菩提。诸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