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一项举措而已,就算没有成效,我们也没有损失什么,反之,如果真的有了成效,江东可就赚大了”
孙权一锤定音:“不错,此言甚得我心,就这么定下了,再过一个月,江东公开选官,不过,诸位要在三日之内订出一个章程,省得他人笑话”。
“喏!”
江东偏安一隅,极少受到战火滋扰。
公开选才的消息一出,倒是吸引了交州士子的主意。
由于路途遥远,不少交州士子耽搁了徐州的选才大典。
眼下,江东也选才为官,这士子们顿时多了一个选择,他们乐不可支,开始打听遴选方式……
各地的选才活动雨后春笋一般,
结束府议之后,李贤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参考士子的名册早已经登记妥当,李贤带入房中,仔细翻阅。
密密麻麻的七万多个名字足以让人头晕眼花,幸好,在名字下册还有籍贯,这一点可以避免同名之人冒名顶替。
如果已经通过了初选,在士子名录下侧会有一个录字,取自录用之意。这本名册还不完善,按照李贤的想法,郡府需要按照士子的成绩派出一份名册,方便公告公示。
此次笔试初选,李贤没打算动手脚。
如果连笔试都无法通过,这只能说明士子实在不堪大用,李贤可不想坏了名声。
郡望士子学识如何,在本地郡望之内早有评判,如果李贤为了拉拢世家,遴选一些不学无术之辈,传出去只会坏了“公开取士”的名声。
不过,这一次参选的郡望士子多半是族中精英,李贤的崛起已成必然,任何郡望大族都不想得罪于他。
如此重要的一场选才大典,若是派出酒囊饭袋参选,岂不是在恶心李贤?
这样的蠢事,豪门大族是不会去做的!
再者,此次举国荐才,如果别的世家出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