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吧”。
话音刚落,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到陈宫身上。
陈宫只得苦笑,道:“主公,某确实有一条计策,只是,能否成事却还在模棱两可之间”。
李贤来了兴致:“不妨事,但说无妨!”
“我听说袁尚素得袁绍之喜爱,如今袁绍身死,袁尚在我军中,如果好生利用一番,定然可以省去很多力气,说不定可以免去刀兵之祸!”
一开始,众人都显得兴致勃勃,可是,听到后来,太史慈等人都拉下了脸,免去刀兵之祸?那岂不是说众人没了上阵厮杀的机会?
怪不得陈宫这厮扭扭捏捏,不肯说出来,感情是怕得罪了几位实权军将呀。
如今,陈宫话一出口,李贤笑意盎然,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佳,“如何利用?”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熙素无大志,倒是袁尚自持袁绍之宠爱,在冀州拉拢了一批支持者,若能说服袁尚为我所用,促使袁谭、袁尚兄弟相争,使君觉得胜算几何?”
李贤大喜过望:“我听说审配素来支持袁尚,在我看来,元龙之策有七成的把握”。
七成的把握已经很大了,若是成功,青州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算是失败了,损失也寥寥无几。
像袁尚、审配这等货色,李贤压根看不上眼,留在手中凭白糟践粮秣,若能废物利用,自然是极好的。
不知不觉间,李贤已经被陈宫彻底说服了,他眉目间俱是喜色,似乎觉得可操作性极大,倒是陈宫补充道:“使君,此计虽好,可是却有一处不妥,如果袁尚不为所动,回转冀州之后与袁谭联手,那我们可就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
李贤自信地笑了起来:“元龙放心,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嗯?使君有何高见?”
“适才军卒来报,袁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