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572章 应对之策

第572章 应对之策(2 / 7)

李贤并不确定,道:“兵马约莫在三万开外,行军路线却并未显露出来”。

“曹操与袁绍联手了?”

“是这样,据说,袁绍帐下使者许攸到了曹操营中,是他一力促成曹操出兵的”

“三万兖州军加上十万冀州军,这就是十三万兵马,使君可有应对之策?”

李贤并不恐慌:“无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以不变对万变,听上去有些消极,可是,相对于目前的形势,这已经是最为稳妥的选择了。

“需要急令太史慈,让其引军回援吗?”

放眼青州,太史慈是李贤身边唯一一支有实力增援的兵马。

敌方实力大举增强之际,青州军抱团取暖,倒也是应对之策,可是,李贤却没有应允,“不必,太史慈留在泽幕一日,袁绍便一日不敢懈怠”。

众人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

李贤麾下兵力原本便不如袁绍,聚兵一处,听上去是个好主意,可是,却也给了对方“包饺子”的机会。

再者,太史慈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夺下泽幕,为青州军在冀州扎下一根钉子,如果就这么轻易退回来,岂不是功亏一篑?

自古以来,坐守困城从来不是守城之道,只有在守城的同时,时刻保留进击的准备,这样的话,才有可能于重兵围困治中坚守下来。

泽幕城,对于青州军而言意义重大,城池一日不丢,袁绍便要派遣兵马,小心监视。

高唐城下,一袋袋军粮运入城中,谣言不攻自破,冀州军心稳中有升。

许攸回营之际,袁绍亲自出迎,“子远真乃栋梁也,此番若非君之大才,只怕我冀州军危矣”。

许攸笑道:“使君谬赞了,曹孟德之所出手相援,也是看在使君的面子上,我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袁绍大喜过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