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这样的分割布局,即便以后港口进一步扩大,也不会产生功能不明的现象。
码头、贸易区、防务区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同时又互不干扰,这样一来能够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各自的职能,一旦外敌入侵,又不至于慌乱间忙错手脚,可以说,这个港口的设计思想绝对领先于时代。
港口不出两个月就可以投付使用,但船呢?真正可以下海使用的大船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造不出来,即便造出来了,那船也不能立刻使用,因为造船需要的木材很特别,别看木头都能漂,但能漂浮和能承重是两码事。
都昌城的船只满负荷运载,而且很是陈旧,李贤早就想换一批船只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如今正好趁着兴建港口的机会,李贤打算拿出一笔钱来造船。
要想找寻合适的造船木材,就需要找到“熟悉水性”的木头,在水中和在岸上不一样,有些材质的木头在陆地奇硬无比,但一旦入了水就立马恹巴了。
最好的木材在云贵之地,材质最好、最适合下水的木材当属铁梨木无疑,明白这一点的李贤早在建港之初就派人四处收购木材,砍伐铁梨木。
反正这时候又没有什么环境保护组织,林子里的木材多的是,唯一不方便的只是运输问题。
一根木材,在云贵可能只是百十钱,可是,运到朐县,起码得要一贯钱,这就是十倍的差价。
建一艘船,起码需要数百根木材,也就是说,每艘海船仅仅是木船的造价就得数百贯!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