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一看,上头是一封书信,让李贤小心防备曹豹,又告知了陶应的去向。
曹豹的兵马掌握了下邳的城防,他若是真要谋逆的话,李贤只有逃出城外才有胜算,至于陶应,这家伙李贤早已经不放在眼中了,若不是答应陶谦留他一条生路,李贤早就派人将他宰了。
昨夜,乱起之前,陶商与陶远联袂而来,表达了陶谦愿意全力相帮的意愿,这让李贤松了一口大气。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陶谦没有牵入其中,那对于李贤来说便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按照古人的报恩思维,陶谦退位让贤,将徐州交给了李贤,毫无疑问,李贤已经欠下了陶谦一个大大的人情。
如何偿还?陶谦已经摆明了不再争权夺利,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两个儿子。
陶应这家伙不识好人心,远在扬州鞭长莫及,李贤身边便只剩下一个陶商。
陶谦有言在先,只要对他的两个儿子好一些,那便万事大吉。于是,借着陶远领军前来的由头,李贤让陶商、陶远共掌丹阳兵权。
匆匆用过早饭,李贤来到了东城。
这时候,堆堆篝火尚未燃尽,不少流民已经领到热喷喷的米粥。
看到前呼后拥的李贤,流民跪倒在地,再三拜谢。
李贤见状,嘴里道:“吩咐下去,流民们如果愿意回乡的,我会使人护送他们回去,至于过冬的粮秣嘛,算是官府借给他们的,等到的来年秋收之后再行偿还,若是不愿意回乡,我正好要设立屯田,他们可以留下来做工,月月有俸米,也不会亏待了他们”。
“使君仁义!”
接着,一队队军卒伙同衙役一道将李贤的打算宣扬开来。
流民们听罢之后开始了热切的争论。
有的打算留下来屯田,有的思乡亲切,不想放弃家中的田地庄园。
这时候,堆积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