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落到他们手中,只怕也难有善终。
这一次众人学乖了,知道郑方肯定还有后话。
果不其然,郑方沉吟一番过后,嘴里道:“李使君有意征召新卒五千人,有意者尽可前来一试,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诸位可以将今日这些礼物兑换成粮秣的话,李使君必会铭记在心”。
招募新卒、讨要粮秣,这两个消息让人遐想不已。
前者说明李贤有意扩大徐州本土实力,毕竟李贤是青州人士,如果他一味的提拔任用青州人,只会让徐州士子心生不满。
遴选一些徐州军卒,既可以缓解李贤手下兵员不多的窘境,又可以让徐州本地的百姓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李贤的青州兵月俸之多一直让人艳羡不已,眼下,这等好事终于轮到了下邳百姓头上,这消息传出去,肯定会让人兴奋不已。
至于讨要粮秣,这一点早已经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李贤在青壮采取的粮秣税的方式早已经在徐州传的沸沸扬扬,即便他收下贵重物品,各大家族也准备进献一些粮食。
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处世之道。
李贤为官多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条件已经提了出来,郑方又给出了甜头,嘴里道:“李使君有言在先,府中备有功德簿,但凡是进献过米粟的家族都会登记造册,日后,如果遇有难处,李使君绝不会袖手旁观”。
等了大半天,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虽说李贤尚未出面,可郑方所言还是让人颇为兴奋。
功德簿?有了这玩意儿,便李贤翻脸不认人也得顾及一番。
人群窃窃私语,不管怎么说,李贤已经提出了条件,这说明他没有“大破大立”的想法。
只要李贤不打算破坏现有的利益格局,没有人会吃饱了撑的与他对着干。
众人憧憬而来,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