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李贤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眼下大事未成,还没到庆功行赏的时候,所以有些话不必溢于言表。
都昌城,一众文武官员正在郡府商议事情。
孔融身为郡国国相,自然要大礼厚葬。
宾客拜祭的过程必不可少,万一李贤借机入城,那众人岂不是凭白做了恶人?
此时,朱虚太史慈拒不出兵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
“敬酒不吃吃罚酒,太史慈错过这等机会,他日必定追悔莫及!”
“北海军不来,城外刘备兵马不退,这可如何是好?”
“索性让李贤李都尉回来主事,如此以来,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话题到了这里戛然而止,到手的权力没有人想再松手。
然而,李贤身为北海国都尉,官职之高,无人能出其左右,换句话说,倘若李贤自己要领军返回都昌,谁也找不出反驳拒绝的理由。
之前,众人还指望拉拢太史慈对付李贤,现在倒好,人家摆明了撂挑子,不愿意与李贤为敌。
如此以来,之前打的如意算盘只好尽数推翻。
手中没了强悍的军力作保障,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
商议许久之后,众人无奈,只好收敛了野心,恳请李贤回师。
剧县,李贤接到救援文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知道,此去都昌,自己的地位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郡国都尉与郡国国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之前,无论李贤如何能征善战,他人提起来,也只会说“孔融帐下骁将李贤”。
现在,李贤要改变世人观点,他要成为北海国最高的掌权者!
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曹操、袁绍早就独领一郡了,李贤若想与他们争夺天下,自然不能落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