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直先生以为如何?”
徐庶吁了口气,道:“流民非救不可,我听闻他们本是慕名而来,如果都尉将其拒之门外,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名声只怕旦夕间便要毁于一旦”。
李贤叹了口气,在这年月里,如果一个人的名声要是臭了,那他将寸步难行。
可剧县的粮秣已经不多了,再多出几千张吃饭的嘴,米粟的消耗速度必将大大增加。
难道只有向都昌求援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与辽东交易粮秣的事情是我一力促成的,这时候我再向都昌求粮,只怕会为人耻笑,除此之外,你们谁还有什么好的法子?不妨说出来看看”
谁也没有撒土成米的本领,库房中的粮秣都是百姓一粒一粒种出来的。
没有数月劳作,就不会有粮食。
急切间,李贤便要粮秣,偏偏又不能向孔融讨要,这对众人来讲都有些强人所难了。
眼瞅着无人应答,为了避免李贤尴尬,徐庶只得应道:“我有一个不是想法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贤眼前一亮,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催促道:“元直速速道来”。
“我听闻今年流民营所获颇丰,家家都有余粮,如果都尉真想救援兖州百姓,倒不如说服青州流民,让他们出借粮秣,他年由官府归还”
李贤大喜过望,“哈哈,元直先生一语惊醒梦中人,就这么定了,同是天涯沦落人,青州流民一定会慷慨解囊!”
问题有了初步解决意向,众人便松了口气。
眼下,李贤在流民之间有着极高的声望,别说是借些粮秣了,便是征调他们上阵厮杀,想必青州百姓都会毫无怨言。
只有经历过流离失所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青州流民之所能够在北海国安定下来,离不开李贤的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