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用不到,也无法转换成经济价值,那学它干什么?
学生们很现实,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市场决定需求,经济效益决定了学术路线,而且人各有志,你不能因为自己倡导学术精神就把别人拖上你的战车。
以前学校的想法是先试试,开着呗,反正有杨果这个万金油在可以做一个试点,以后如果行得通,那就在继续招聘老师,如果行不通,撤掉算了。
所以就算杨果的梵语课来的人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来看他的,和听他深入浅出地讲故事的,只有寥寥五个人真的选了他的课,而这其中,有两个还是被调剂的……看样子,也不一定能坚持到下个学期。
毕竟,旁听的可以乐呵呵地笑,而真正上课的,那可是要考试的呀!
因此,学校有打算就是撤掉那些选择人数不多的专业,像梵语丹麦语阿塞拜疆语等等,少于十个人(主动)选择的专业建议在学校的专业目录中剔除。留下的,自然也是那些有着广泛受众的小语种。
不说师资方面,学校要维系这些冷门语种专业的存活,是要花费很多资金的,而且还会引起一些被调剂的学生的反感!所以与其勉强维系,不如将这方面的资源投入到受众更广的语言中,招更多老师,让更多学生能够选择到他们喜欢的第三门语言!
但这也做也是有问题的,学校不能一直为市场牵着走,如果以同样优胜劣汰的眼光去看待其他专业,那么是不是应该撤掉很多像园林规划法医学这类的基础学科,全部换成经济学管理学或者是计算机类的热门专业呢?
所以这件事在学校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不是杨果,而是本身学校的老师们和管理部门就有不小的意见分歧。
杨果从学生的身份,走上教学和管理岗位并没有太长时间,所以他对学生老师校方三方的想法还是比较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