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里的灾民,和家人走散了,孤单混在难民群中,作为一个长相颇为不错的少女,自然什么事都经历过了,能留得命在就是万幸。贺兰救了她回来,她便一心跟了贺兰,也随着夫君一心效忠长平王。
如瑾想不到大方爽利的祝氏竟然还有这种过往,之前听说她家里是从商的,还以为和娘家的贺姨娘差不多情况,却原来,祝氏家里曾从商不假,但已经是过去许多年的事了,她至今还没找到失散的家人。所以,长平王府就是她的家。
中间长平王和暗格里进来的僚属谈了一会,时候很长。如瑾知道昨夜刚闹刺客,他定有许多事要安排,他在里间谈事,她就在厅堂里静静地等。一个人对着紧闭的轩窗默坐,细数窗棂上万字曲水纹的回路弯折,一面消化着今日的事。
长平王,许多年如一日经营着自己不堪大任的名声,为了给人造成风流浪荡的假象,竟不惜在府中养着这样一群人。与其说是力图低调自保,不如说,是处心积虑隐在暗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等待恰当的机会。
他这些年暗地里做过的事,显然不只姬妾这一项,定还有许多更大的、更让人吃惊的事情,如瑾一点儿都不怀疑这点。
这个人真是可怕。
这样的经营,需要多大的耐心、多持久的毅力和坚韧?她自问,确定自己是做不到的。如果不是心有执念,如何能隐忍得住。
而她想起了他方才对贺兰说的话——“以后这府里,该怎么就怎么,想做什么,不必找由头了。”
这是什么意思?
他要站出来了么?已经下定了决心,并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太子的衰微和永安王的风光,现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不久天玄殿外死了一个谏官,朝野内外私下里众说纷纭,支持废掉储君的人渐渐增多,但也没将一切挑明。如瑾深居内宅,只靠着听来的一星半点儿消息,也隐约感觉到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