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那么多,他怎会有空去关注一个言官的字是不是学好了,也就是说,此人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上书的机会了。对言官来说,这就是完全扼杀了他的前途——而其实,他那个少写了一点的字,不过是草书写惯了,写奏折时无意间微露了一点草体而已,并非错字。
此事一出,朝臣们全然明白了皇帝的态度。于是有天议事时,首辅贝成泰还破天荒的问了问旁听的长平王的意思。
“这份折子所言,七王爷觉得如何?”
他指的是有人参劾永安王镇压灾民暴—动做得不妥,失了从先帝起就开始提倡的仁爱。这自然是给太子开脱的那一派。
长平王说:“本王不宜置喙,不过因势利导是对的,雷霆手段也并非一无是处,六哥这么做想必有他的道理,等他回来阁老当面问清不迟。”
皇帝看看他。
贝成泰又问:“那么这份折子呢?”
是指摘太子的,上头竟然写了“尸位素餐”这种言辞,就差没鼓动废掉储君了。
长平王说:“太子殿下多年来勤勤恳恳,大家都看在眼里,这言辞过激了。这次的事还未水落石出,给殿下定罪未免为时过早,如果事后证明是那些贪官污蔑他,岂不冤枉。”
贝成泰追问:“七王爷也觉得殿下是被冤枉的?”
“本王觉得三哥不是这种人。当然,一切都要看查办的最后结果。”
皇帝打断了二人对话,拿起另一份折子,说起别事。
之后,有次闲谈时长平王偶然说起廷上这段事,如瑾问他为什么要给太子说话,他道:“其实在言官文人们闹起来之前,就是我被传进勤政殿一天的那次,事情早就已经查清了,父皇案头摆着的是吏部刑部大理寺联手查出来的结果。”
如瑾顿悟。
他那次回来说的是——太子险些丢了储君位。
险些,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