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完成,其吹管、剪引、热贴等技术是极其熟练的,非出凡手,应是一位经验丰富、造诣较高的匠师完成的。”
关于鸭形玻璃注究竟为何物,一直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鸭形玻璃注就是古代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也被称为歌器,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鸭形玻璃注与欹器的相同点是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不同的是,欹器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在中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意思是要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据说,孔子经常在座位旁放置一个欹器,用来警示自己。后来,用欹器警示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人们在金属上刻字来警示自己,到如今,就发展成了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