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不会少说话,像是这种带着挑拨性质的话语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太过普通。
众人都是转头看向宋慎,想要知道他到底会如何处理的
宋慎看着眼前的画作,笑了笑,竟是开口道:“好啊!那就留下来吧!”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是要唾面自干吗?
就是紫楚王旭他们也都是惊讶地看向宋慎,不过,他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宋慎绝对不是那种被人家扫了场子却不找回来的人。
宋慎把这幅画拿了出来,很是尽心尽责地接着道:“齐白石的署款,一般都署在挂轴左边或右边,正好不出边格,世称‘穷款’。究其书法渊源,他早年书法,学清代的何绍基的馆阁体,但白石早年的馆阁体几乎未见传世。中年,齐氏的书法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尤其是金氏行草、隶书的拙趣,甚至达到‘乱真’地步。约47岁时他又学李北海,李书的骨法用笔为齐氏晚年书法的纵横道劲、中宫内敛紧收之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晚年,他又熔《天发神谶碑》、郑燮和吴昌硕的书法为一炉,形成纵逸跌宕、坚凝劲健的风格。从年龄上讲,齐书70岁时,其体势长而有力,横笔略为上挑。80岁以后又趋于方正,行笔较慢,讲究内刚外柔的变化。90多岁,由于年老体力不支,故所书之字,拖笔较多,给人一种苍老之感。
“齐白石的署款,还有早、中、晚期风格的变化。早年多署‘阿芝’、‘齐璜’。1918年以后以字行,署名‘白石’,70岁左右写的‘石’字,下面‘口’字是楷写,87岁左右的‘石’字下面的‘口’写成了一个圆圈,并按逆时针方向写。约90岁“石’字的第二笔一撇变长了,像动物的尾巴。这些特点,只是一般特征,千万不要死套,要灵活掌握,不然适得其反,收不到鉴定真伪的目的。总之,齐白石的书法,学李北海的骨力、何绍基的儒雅、金冬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