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畅。乾隆中期的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清丽,很少有晕散现象,将乾隆青花做工精细、强调形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乾隆晚期,部分青花瓷器的胎体变得干白,青花发色蓝中略带紫,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嘉庆朝。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不计其数。除大量盘、碗和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以外,印泥盒、笔筒、糊斗、水盂、笔插等小件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尤为多见。此时还特别流行以螭耳、象耳、凤耳、铺首耳等装饰的各种大瓶,以及贯耳瓶、天球瓶、鹿头尊等。
在装饰风格方面,乾隆御窑青花瓷器讲求的是图案对称、规矩,构图严谨。装饰题材以云龙、云凤、蟠螭、松鹿、仙鹤、折枝花果、折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花卉、松竹梅、荷莲、九桃五蝠、云蝠“寿”字戟磬、梵文等较为多见。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瓷器以外,乾隆时期还盛行各种色釉地青花瓷器,如天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瓷器等。也有青花加矾红、粉彩或胭脂彩者。乾隆御窑青花瓷器上的年款多为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见楷体款,隶书款更为罕见。
乾隆时期还有一批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定制的青花瓷器,其上一般署青花斋堂款,如“乾隆拾年宝蔷斋制”、“致远堂制”、“敬畏堂制”、“旭华堂藏”、“彩润堂制”、“庆宜堂制”等。
这一件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署有青花“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字体楷中带隶,极其工整。缸为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绘青花缠枝花纹,近口沿处及近底处均绘两道弦纹。内壁光素,内底青花双圈内绘缠枝花纹,双圈外逆时针方向绕圈书写上述款识。缸体硕大规整,釉质莹润,图案绘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青花发色纯正,花朵、茎蔓及叶片上均密布以较浓青料点染的细小斑点,系有意模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