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推得很高,认为这是一部十分出彩的片子……有一些不好的评价也是集中在电影的价值观的讨论里——但电影确实没有宣扬什么价值观,很多东西是要让大家自己去体会的,所以这些站不住脚。
但是,当一个评论出现的时候。对这个片子的发问就有些直指人心,深入要害——
“大家都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完全用第三人称在拍摄战争,在拍摄人性的电影,大家都觉得李晨灿在电影里没有代入自己的任何情感,但很可惜,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都错了,李晨灿在里面虽然看起来是用了第三人称角度,可是……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们却已经不由自主地会在心里觉得,中国人为了这个诺曼底登陆付出实在太大了,他们是诺曼底登陆战,以至于二战胜利的真正英雄,我们甚至会忘了其他盟军对这场战役的惨烈付出。电影的潜移默化在《拯救大兵瑞恩》上表现出来得很恐怖……”
这个评论其实大家都知道,绝壁是美国人的手笔,但是,这的确引来了大家的一点思考,毕竟李晨灿虽然是用第三人称视角,可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是从中德交战的地方延伸开来的,所以这个事情还是引来了一些关注。
但这也就仅仅只是关注而已了……
很快就有人说这些家伙实在是管得太宽了。
“那故事就是那么发生的,你难道还要让李晨灿一个中国导演,拍摄美国人登陆战的故事吗?”有人立刻质疑:“其实,比起其他的中国和美国导演,李晨灿根本没有美化他们的军队,这已经很棒了好不好……”
经过这样的反驳,那条评论很快就被淹没了。
其实电影就是有着这样的力量……
另外一个时空,国产电影式微,很多时候要依靠国产电影保护才能艰难呼吸,很多人受着美国大片的熏陶长大,慢慢的,他们的行为方式、思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