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这么认为。到了明清时期,为了阐明温热疾病,叶天士、吴鞠通等大家,还专门就此做了解释。但是,秋天真的多燥吗?《黄帝内经》里的这句,真的写错了吗?本该是燥,《内经》里却写了湿,两者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成俊杰说着一顿,突然笑着摇了摇头,大声道:“不!根据这一次爆发的疫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内经》没有错!是后人的理解出了问题!
疫情刚刚达到暖州市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在奇怪,为什么短短三天时间,暖州市的染病人数就会比广南和闽江两省加起来还要多。我的结论是,因为在疫情刚刚达到暖州市的前一天,暖州市下了一场大大的暴雨!
大家还记得一开始电视上讲的,该细菌不适合在湿度10%以下的环境生存吗?足够的水汽,就是保证这种厌氧菌活在空气里的前提。它们可以通过其特别进化出来的吸附系统,用空气中微小的水滴将自己包裹住。这就是厌氧菌为什么能活在空气里的原因!”
……“s.b.感染者的主要症状,最先是消化道症状。中医的温病学上,有一种温病叫作湿温,发病季节正是夏末秋初,初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继而胸闷脘痞、腹胀呕恶,再发展一些人可见大便出血,与s.b.初期表现基本相符……”
“以外感六银的角度来辩证,s.b.就属于典型的湿邪。湿邪进入人体后,因为空气湿度保留了其强大的活姓,所以它们有能力直入中焦,引起胃肠道病变,又因为湿易化热,热从体内透出却被湿邪的粘滞之姓所遏阻,所以只能停留在体表,却无法排出,给人一种皮下隐隐发烫的感觉。湿热两者相结合,会大量伤津。津可载气,津伤则气伤,气伤则抵御无力,所以可见人体抵抗力直线下降!
这场病如果从一开始就召集10名有30年坐诊经验的老中医来组成疫情专家组,细菌可能根本连广南省都出不了!而疫情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