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些,《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由解缙作为总纂修,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才编修完成的,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正本下落不明,没有一张纸流传出来,而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400册左右。
《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有人也许会说,这《永乐大典》怎么还分正本副本呀。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历史的原因。《永乐大典》正本,顾名思义当然是永乐皇帝朱棣差人编纂的。因为其中收录了很多非常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神臂弓等等。所以并没有印发,而是保存在了宫廷之中。
到了嘉靖时期。皇帝对《永乐大典》非常的喜欢,桌案上一般都会放几本《永乐大典》,有空的时候便翻看一下。
因为古代的建筑多是木头做的,而且以前也没有电灯,都是点的蜡烛,便很容易发生火灾。在嘉靖皇帝时期便发生过一起火灾,差一点便把《永乐大典》正本给付之一炬了。
而且有些大臣对《永乐大典》也非常喜爱,虽然皇帝三令五申不允许将《永乐大典》带出宫,但还是有一些官员不遵照规定夹带了一些出宫回家阅读,而且发生了失窃的情况。后来虽然找回来了,但嘉靖皇帝还是非常担心,如果正本损失了,便再也找不回来了,便要求臣属抄录一份,这就是副本。
所以,《永乐大典》的副本和一般的所谓临摹、赝品不同,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它的损毁也是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