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消极的地方。
变懒不做事,这是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手法就是增发货币,让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以此来鞭笞人民前进。
此时帝国暂时不需要用这种手段,此时中华帝国已经形成了民族主义,而且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程度。
只要多加号召一番,就能够有不错的效果。
公产报国的模式在中国也已经出现了,这主要是借鉴曰本如今社会的模式,自中曰战争曰本战败之后,公产报国迅速普及。
曰本作为一个民族主义复苏程度很高的国家,这种公产报国非常容易普及开。
而中国此时也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国家,公产报国自然也就出现了,而且很多国民加入公产报国的行列。
对于这样的公产报国,帝国政斧并非是完全提倡的。
只要人人努力做事,多生产,多制造优质的商品,对于帝国政斧来说就足够了。
因此今后将对国民进行号召,努力形成一种勤劳的社会风气出来。
后世的欧洲人福利好,所以就特别懒,这是一个通病。
而此时中国要想避免走上后世欧洲的那种道路,首先就得让国民勤劳一些,这样才能制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国民的勤劳,会使他们的收入增加。
因为增加国民收入可以扩大内需,若是变勤劳了收入又没增加,那么可能造成商品过剩,从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总的来说,就是号召工人多干活,多挣工资。
同时未来中华帝国政斧要保障就业率,在生产力高的情况下,就业是一个问题,要想有足够的就业率,就得有足够的消费。
因为生产力上去了,你不消费就无法继续制造。
要消费的前提就是就业,第二个就是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