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贵瞄了苏城一眼,见他没有表示,把心一横,道:“不行,才说好的事反悔,以后还怎么打交道。老陈,你叫总公司的人,我喊分公司的。”
总公司的副总和分公司的老总是一个级别的,林永贵谁也不怕,说着就去外面的房间里打电话。
苏城冷眼旁观,自己想自己的事。
90年代的国企不比以前了。国家拨款的时候,国企根本不在乎盈利,显露义气和豪气就比较容易。一个工厂帮另一个工厂,往往真的是无偿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工厂,例如上*海、武*汉的领头羊在五六十年代,经常倾尽一半的人力去欠发达地区帮本系统乃至外系统的新厂建厂。就是七八十年代了,这样的行为比较少了,派一个班的人出差帮忙,或者做点报告,那也是习以为常的。
市场经济的浪潮,在淹没国企的生存能力以后,自然也就淹没了国企的义气。
古人说仓禀足知礼节,国企确实没有无偿援助的本事了,道义上也说不通了,倒是技术扩张的价格,从几万块,到几十万,再到几百万,涨的飞快。
在苏城看来,90年代以后的国企,只是一团团粗鄙的企业了。义气的国企消亡了,粗鄙的国企起来了,一切似乎都是时代造就的。但这并不能掩盖粗鄙的事实。
至于贺海涛的行为,更是远远的越过了粗鄙的下限,奔向卑鄙的边缘了。
这样的烂事和烂人,苏城不在乎,可也不愿意接触,就由着林永贵去做,自个起身道:“我去看会电影,你们有决议了,咱们再说。”
淡然的语气,倒是把贺海涛听的一愣。
林永贵叹口气,答应了下来。他是一堆分公司里获得好处最多的,按说也是应该的,毕竟石油总公司是后来加入的。但世上的事儿不是这么算的,后来的人既然站到了一个谈判桌上,那就肯定要能榨多少油榨多少油的,榨不出来的,也不能就说是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