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公司也大的很,而且,他们是康采恩,就是控股的财团。我们只是挖了巴斯夫几百个分公司中的几个公司里的人,他们的乙烯设备公司和总公司说不定都不知道。再者说,几十亿美元的设备,都不附送维修工,这个是他们的错吧。太黑了。”
常国立呵呵的笑了出来,又问:“外国技术员的工资高吗?”
国外工人的工资是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当着计委司长的面。苏城犹豫间回答:“挖角来的工人是我们同级别工人的5倍吧。匈牙利和捷克的工人更便宜一点,三倍到四倍的样子。”苏城自然是以大华的薪水做比较。挖角来的多是五级六级以上的工人,有的还是工程师。这样的工人在大华的薪水也很高,拿到月薪四千元人民币的不在少数,外国工人等于把这个数字换成了美元。
只是从工人效率来讲,外国工人的性价比其实是比不上中国工人的,尤其是设备不同的时候。否则,中国也无法成为世界工厂了。
但是,外国技工往往能够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因为没有,所以巴斯夫的培训费用要用百万美元做单位。70万吨的大乙烯设备在中国是个新鲜的东西,只有中石化才有一些30万吨大乙烯的技术工人的储备。苏城用挖角来的工人兼职培训,能给大华省下非常多的钱,是他们薪水的上百倍。
管中窥豹,也能知道国际巨头的暴利。可以说,如巴斯夫这样的康采恩,每年的收入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国库收入,它的资本甚至比一些小国家的全卖了都值钱,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不论是大华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晋升为巨无霸之前,总是免不了要受到他们的影响。
苏城倒是不介意花钱,但他不想让这些钱变成不得不付给巴斯夫的钱。可付可不付的钱,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恐龙级选手的影响力。
常国立却是饶有兴趣的算了算,道:“我记得大华的工资是从600开始的,多的有一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