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上,说一千道一万,资金就是硬道理。
要说家大业大,国储局比大华实业强太多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类的机构,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也经常以硬扎的形象出现,买卖期货都不用银行杠杆的贷款,亏钱了就交割,每年上亿吨的原油产量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但是,要让国储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一口气购买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能狠下心来。
责任太重大了!
从权术的角度来说,国内机构投入2亿美元购买石油期货盈利,和够买20亿美元石油期货盈利的意义相差无几。但是,2亿美元产生了亏损和20亿美元产生了亏损,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朱恩波对国企的风格知之甚深,提出的5亿美元还是在2亿美元盈利的基础上做出的,若以银行杠杆而论,只相当于投入2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的资金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千万美元级确实有够寒酸。但要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还真不少了。所以,短暂的惊讶后,朱恩波不相信的道:“1亿美元的保证金,对10亿美元的合同是够了,对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就有所不足了吧。”
“如果不够,集团会考虑追加保证金到2.5亿美元。”苏城因为是老板,所以可以这样说。换成国储局的任何一名官员,都只能按照既定的政策工作。
1990年的2.5亿美元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的钞票了,而是能够接受省长膜拜的资金量。
朱恩波敏感的问:“大华实业有这么多资金吗?”
“瑟坦油田是新油田,除了给台塑签了一些固定供货协议之外,新开采出来的原油都是自由进入市场的,所以利润比较丰厚。另外,浦东的地产和大华燃气公司的管道都获得了国外银行的较高评价,融资渠道很顺畅。”苏城简单解释了两句。
作为现金流超高的石油企业,石油企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