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晃眼而过。
1990年10月7日。北*京亚运会结束。全国人民和国家领导,终于又将目光转向全国经济和世界形势。
此时,自1988年起的全国性通货膨胀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低迷。民众只觉得钱不贬值了,物价不涨了,疯狂的购物欲顿时消减了下来,企业却如同行走于冰火两重天中。几个月前,尽管有债务和政策风险,东西毕竟是能卖的出去了,现在却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原料,生产出成品以后,竟然无人问津,库存的压力让每个企业都喘不过气来。
转眼间,报纸开始用“市场疲软”来形容经济状态,结束抢购潮的中国人重新进入了储蓄时代,不同的企业又陷入不同的麻烦当中。
厦*门海沧仿佛一片静海似的,没有感受到丁点的浪潮。一如大华实业集团。
经过整合的集团公司,拥有数以亿计的资产和现金,在此时的民企中,当属一流。加上偏向专业性的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大华燃气公司也完美布控五省之地,最早的山*东境内已进入收费送气阶段,由于使用预付燃气卡的方式,回收资金的速度虽不多,却足以填补日常的经营性支出。
苏城本人将目光转向海沧的甲醇基地。
第一批的12万吨设备已运至工地,让昔日空旷的土地,渐渐变的丰腴起来。
数十名外国工程师随车而来,在工地上摆开阵势。一边对图纸进行修订,一边落实装备,等待施工人员到场。
如甲醇和乙烯这样的大型石化装备,向来都是订单制的。下一份订单生产一套装备,有时候还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修改。例如苏城现在订购的甲醇设备,就要求能够使用国产催化剂,相比国外产品,这种方式能降低不少的成本。
与之相对应的,是装备到位的时间不一。小型的通用零件,往往是第一批到货的,如反应罐等大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