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里收取读者的参与调查表,最终在12月底在华夏青年报上刊登出最终的调查结果,把民众推选出来的鲁奖获奖作品名单给列出来,并进行逐一的点评。”肖飞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好,我这就去办。”刘泽来答应了下来。
他当天就去找孟曦东。
孟曦东跟刘泽来是河西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之后签到了京城,不过,两人一直都有联系,每年都会见上好几次面,关系一直很好。
孟曦东听了刘泽来的建议,当时就眼前一亮,认为这个创意很是不错,可以操作一番,应该是可以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
1997年的时候,国内报纸的办报思路还是很保守的,类似这样跟读者互动,深度参与到一项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学大奖评选活动中去的行为,几乎还没有怎么出现过。
也正因此,孟曦东才认为刘泽来的建议很棒。
京城大报云集,竞争激烈程度跟下面城市的报纸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华夏青年报虽然是面向全国的青年大报,但其植根在京城,京城也是它发行的重要区域市场。
因此,它对这种竞争压力也是感受颇深的。
“泽来,感谢啊,想法很好,我认为,可操作性很强,尤其是你们公司还愿意给我报提供赞助,这就更加的难得了,没说的,活动搞好了,我请你吃大餐!”孟曦东对刘泽来说道。
按孟曦东的想法,是想按照翰墨公司出资赞助的金额给刘泽来置换一定的广告的,但刘泽来并没有要。
翰墨也不需要做广告。
刘泽来告诉孟曦东,以后华夏青年报多配合一下,给翰墨发点推书的软性新闻就好。
这让孟曦东更认为自己欠了刘泽来天大的人情,在孟曦东的眼里,那些软性新闻都不值钱的。
现在的报纸上,广告远没有两千年初的那几年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