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拖长仄声短骤,平声低缓,仄声高亢。这跟一般的现代朗诵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其二,讲求破读,嗯。所谓破读,其实就是有些字音在某些语境之下读音跟现代流行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汉语是音形义紧密结合的产物。读音不同,同一个字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三,吟咏诵读讲求叶(xie)音,也就是为了音律和谐押韵之美。有些字的读音要有所权变。
其四,还是平仄方面的问题,读音的平仄一定要读准,平是平声,上去入则是仄声,如果平仄没有在吟诵中读出来,则不但音律之美会被破坏,而且声音变了之后,意思有时也会变。没准诗歌文章的整个意境都被改变了。
当然,吟诵的学问远不止以上这些。
舞台上。
肖飞沉浸了全部的身心,在朗诵着这首诗。
如果说。他在吟诵这诗的第一节的时候,语气还是比较舒缓的话,吟诵到了第二节,则语调又是一变。
吟诵的气势起来了。
激情洋溢,如暴风疾雨,如烟火在夜空迅猛绽放璀璨。
他将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的激情这首诗的欢欣鼓舞用吟诵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他引导了现场每个人的心绪。让每个人的心跟着他的吟哦在跳动。
当他吟诵到这诗的第三节,回顾百年沧桑苦难历史之时。肖飞的语调就如同在吟哦一篇祭文:祭奠那过往的苦难,那民族的伤痛,也为那即将结束的百年耻辱献上一首葬歌。
肖飞吟诵到诗的最后一节,他的声音变得清亮、喜悦、振奋,没一个字里都透出着对香港回归的期盼。
肖飞已经不是在吟哦,他几乎已经是在用吟唱的声调在诵读这一节的诗句。
而这个时候。
原本像只死鸟一样悬挂在旗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