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的所谓作家,真的是太可悲了。
肖飞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写。是因为他要把握一个时机,那就是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的评选。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周期及对象为1995至1998年这四年当中国内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
肖飞自己在1996年推出了两部作品,一部,两本书都很畅销,两本书都肯定会有被推荐为候选作品的实力。
但肖飞却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有获奖的把握。
茅奖的评奖原则,很多人都知道,注重的是现实性、史诗性等等因素。
但茅奖逐渐形成的隐秘性原则却鲜为人知。这个原则就是:茅奖越来越向着终身成就奖这个方向发展。
一个年轻的作家,要想获得这个奖。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哪怕你作品真的很出色,也会因为年龄的因素被直接给帕斯掉。
国内有不少的文学大家,参评了很多届的茅奖,但都是一直跟这个奖失之交臂。不停地错失。
像莫言,很多人认为,莫言早就该获茅奖了,可一直到第八届茅奖评选,他才凭借这部在他创作生涯中并不那么出色的小说获得了茅奖。
像余华,从一直都被茅奖拒绝着,想要获得这个奖,余华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据此,肖飞认为。自己要想靠着两部畅销书获得茅奖,那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难如上青天。
他现在的打算就是。尽可能多的推出长篇佳作,让自己的创作成绩不断地丰满起来,以此来扩大自己在国内的声誉,让自己真正的成长为国内超一流的文学作家,如此来,才能增加自己获得茅奖的概率。
要问肖飞为何如此执着于在国内刷名气。对茅奖如此执着,那是因为。作为一个华文作家,如果不在中华大地获得巨大的声誉,那如何让自己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