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说,杨嗣昌确实能打,配得上战略家的称号。
可惜杨嗣昌这人大概是在朝堂里呆的时间实在太久,没有多少基层工作经验。加上性格上又独断专行惯了,缺乏妥协的艺术和圆滑的处世手段,或者说心胸不够开阔。
连战连捷,屡立大功之后,左良玉骄傲起来,渐渐不把杨嗣昌放在眼里,让杨阁老非常不满意。
其实,明朝带兵的大将都有些骄横,必要的时候安抚一下就是了。打个比方,如果这次带兵的统帅换成天启年间的孙承宗,对于左良玉的骄傲,也就一笑了之,只要你能打胜仗就可以了。至于你是否尊重上司,倒不要紧。同国内战局比起来,私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杨嗣昌是什么人,他可是连卢象升都敢朝死里整的人,还怕你一个小小的左良玉。于是,他就将手头的资源朝陕西总兵贺人龙那边倾斜,开始扶植起这个听话的大将军。
不过,这自然引起了左的消极怠工,进而影响到追剿张献忠的战事。毕竟,左部的力量比贺人龙有大得多。最后,杨嗣昌没办法,又放弃了贺人龙,转而支持左良玉,这又引起了贺的不满。两位大将和杨嗣昌渐渐失和,都不愿意再替杨嗣昌卖命。
张献忠利用这次机会,躲过追捕,带兵进入四川。
四川多年没遇到过战乱,四川兵根本就没任何战斗力,农民军一入川,就壮大起来,巴州广元棉竹剑阁等要地逐次陷落。
等到杨嗣昌移师重庆,成都以北的什邡广汉金堂简阳资阳也落入敌手。这一片乃是成都平原的核心区域,乃是农业主产区,地方富庶,人丁繁茂。得到极大补充之后的张献忠一飞冲天了。
十一月,张献忠又拿下泸州隆昌。后来有拿下巴中,或许了战略的主动权,开始主动向杨嗣昌发动进攻。并于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三日,在开县大破猛如虎部。朝廷军大败,如此,张献忠由四川东出湖广之路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