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蓟县和山海关,用于拱卫京畿,自是最恰当不过。”
让洪亨九出任蓟辽总督一职,乃是杨嗣昌在下面一直推动的举措。洪老亨承了自己这个情,将来也好节制。节制了洪承畴就是节制住关宁那一群骄兵悍将军。如今,杨嗣昌已经控制住了宣府,如今若是再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进关宁,自己在内阁的位置总算是彻底稳固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却是一楞:“秦军既然如此精锐,怎么还在鲍丘吃了败仗?”
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杨嗣昌侃侃道:“打仗哪里有不吃点亏的,诸葛孔明七出祈山,最后不也星落五仗原。打仗这种事情,谁也保不准。一场战役,历时几月,期间大小战,不知道有多少,胜胜负负都是常事,只要最后胜了,达到了战略目标,败上几阵也不要紧。”
崇祯:“可宁乡军好象从来没有败过吧?”
杨嗣昌依旧平静地说:“陛下大概还是纠结于秦军鲍丘水一战的败绩吧?兵法上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围三阕一,穷寇莫追。说的是,敌人在败逃的时候,不能将其逼得太紧,须防备敌拼死一搏。鲍丘水之战,建奴之前虽然大败,可眼见着就要逃回家去了,思乡心切,可以说人人拼命,在这种情形之下,即便换成宁乡军只怕也是要败的。依臣看来,秦军的精锐强悍,只怕比宁乡军更强。若是那日解济南之围一战,换成秦军,只怕取得的战果更大。只可惜啊,当时的秦军刚行进到河间。”
“秦军比宁乡军更强?”崇祯表示不解。
杨嗣昌笑道:“陛下,只强不弱,秦军军威如何,天子可是亲眼见着的,所谓耳闻为虚,眼见为实,不用臣多说了吧?秦军宁乡军可都是陛下的军队,这对国家是好事。其实,宁乡军能够获取功劳,很多是后都是运气使然。”
他指了指下面的秦军队列:“宁乡军在战场上所获得的功劳,所打的每一场仗,陛下在折子里可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