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鉴宝天书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被逼捡漏

第四百三十八章 被逼捡漏(3 / 5)

他看上的是一件大概半米高的漏壶,从造型上看,绝对是华夏的古物,混迹在一堆西洋的青铜器、家具里,显得格外的鹤立鸡群。

漏壶是华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具,一般由漏水壶和漏箭两部分组成,通称为“漏”。漏箭上有刻度,表明昼夜时间,也称刻漏。因为漏的形状,最初似壶,所以又称漏壶。漏的计时,以壶孔不断向外滴水,壶内蓄水减少情况为准,所以也称为滴漏。

“玉漏银壶且莫催”、“五夜漏声催晓箭”、“金炉香烬漏声残”,流传下来和漏有关的诗句不少,在这些文人墨客的笔下,漏声能让人感慨时间的飞逝,美好时光的短暂,端的是丝丝惆怅,声声沉重。

可这家店里这件的造型却有点滑稽,漏壶壶身呈圆筒形,就像人身,下有3个蹄形足。这都没什么,关键的点睛之处在靠近器底的地方,那根出水管连接在两个蹄形足稍上方的位置,直挺挺的撅着,像极了发情的那话儿!

看到军师和老板都没有什么反应,吴迪自得其乐的一笑,开始仔细的打量。漏壶的上方有双层提梁,在壶盖和双层提梁的当中有上下对称的3个长方孔,用以安插并扶直浮箭。此壶内底铸“千章”二字,壶身外面有刻铭:“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在第二层梁上并加刻“中阳铜漏”4个字。

西汉河平二年即公元前27年,这件漏壶如果是真,绝对是一件少见的宝贝。可是看老板摆放的位置,很显然是没把它当回事,这就是机会。

吴迪稍稍挪动了一下步子,将鼻子凑上去轻轻的闻了闻,然后站起来,将这件锈迹斑斑的漏壶提到了一边的方桌上。

青铜器做旧的方法很多,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用酸碱腐蚀,然后将其埋在地下和土壤接触成锈。但是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赝品总是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逐渐被淘汰了。现在工艺步骤要比那个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